欢迎访问西安设计网——西安市装饰业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!
探寻东方清雅灵逸 - 自然藏于建筑,建筑隐于自然-西安设计网
设计案例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>>设计案例
探寻东方清雅灵逸 - 自然藏于建筑,建筑隐于自然
文章来源: 管理员 | 添加时间:2021-08-02 丨 阅读次数: 477

 

春风十里五羊城,拾翠洲前绿草生。

经百年风华岁月洗涤,

留给花都人的不仅是厚重的历史文脉,

也有骨子里的清雅闲适。

穿越喧嚣的都市之林,

当生活模糊现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,

逐光追影,阅尽繁华处,与自然对话。

 

 

-01-

水榭宜时陟 山楼向晚看

 

  建筑承袭中式传统对称性布局,传承岭南千年历史文化底蕴,恢弘成势,往内曲径往复,景空境幽,移步换景,层层递进,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,正是“自然藏于建筑,建筑隐于自然”。



 

  “水榭宜时陟,山楼向晚看”,亭台水榭隐逸着清雅,隔水矗立的亲水凉亭以形造境,儒道并蓄,动静相蕴,于空间中孕育出禅意之风,掩映在盎然的绿意中,伴随着茶香四溢,袅袅烟雾。来客以茶入诗,以茶抒怀,茶之三味,皆入情境之中,大抵没有人不爱这般闲适安逸的日子。



 

  听泉、观景、品茗,与环绕在湖水中央悠然自得的意境如出一辙,颇有一番“不知身居何处”、“今夕是何年”的惬意之气。晴雨两宜,四时皆景,春风、夏鸣、秋叶、冬雪均被纳入其中,立于四方亭内,与自然亲密的攀谈,凭栏远眺,甚是悠哉。



 

  穿过园林前庭和曲折的连廊,来到接待前厅,移步深入,即可见冲孔网与背景的双重叠加,恰似一道门廊,更是一重礼序,以现代手法引入岭南建筑元素,在朦胧光影的烘托下,仿佛超越了时空的限制,将岭南的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娓娓道来。



 

  接待前厅上方采用岭南传统的屋顶元素,以现代手法进行重构,通过现代材质表现新中式融合风格,展现了传统与现代设计的共鸣。让室内拱形框架去肉存骨,经络硬挺,气韵浑然,似“山”形、又似“人”字的架构融山入室,寓意着人景相融、天人合一。



 

  融入氛围的艺术装置一直是加法的呈现,旋转楼梯的吊灯融入了广州市花“木棉花”的元素,木棉为形,光线为灯,斗转星移,光影错落。



 

  木棉花的融入似标点、似符号、似精神,带着刻度和肌理,透过开阔明亮的空间展陈,打破艺术的边界,使得空间的趣味性和探索性恰到好处。



 

-02-

一室一茶 一花一画

 

 

  在通透开阔的尺度中,温润的木作、大面积葱茏的绿意背景石墙,以其轻巧灵动的落座形式,共同承载起情感氛围的营造。面料、木艺、金属及石材等不同材料之间的碰撞,简明而克制,材质的肌理与禅意完美融合。

 

 

  形与意相得益彰,使其空间依稀有物,自然的光、艺术脉络和生活的轨迹有序交织,东方与现代的隽永,文雅与当代生活的简约时尚,相融共生,构建出轻松舒适、愉悦惬意的交谈场域。



 

  器型精致的茶具,述说着岭南人与茶密不可分的联系,一室、一茶、一花、一画,优雅与禅意交融,体现出独特的东方韵味。沙发洽谈区设置半高屏风,空间因此有了起承转合,开放式视线,使得每个结构都兼具了包容性。



 

  洽谈区的布局围合而克制,光的流动和停留,使得各个空间在整体归一中实现了互为对话。这里更像是一个不疾不徐等待清晨到来,或因流连暮色而静静发呆的一个空间,幻似时空隧道,正是有了光的进入、穿透或停留或离开,在自然与简单之中平衡出诸多美的心境,独立、静谧而美好。




首页 行业资讯人物档案企业档案设计案例入会指南联络

联系电话:029-85221207  联系QQ:2111544090

联系地址: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欧亚创意设计园孵化中心

Copyright © 2016-2020 西安市装饰业协会-设计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

备案号:陕ICP备17005143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