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西安设计网——西安市装饰业协会设计专业委员会官方网站!
桥廊:上海三联书店 · 黄山桃源店-西安设计网
设计案例
您当前的位置: 首页>>设计案例
桥廊:上海三联书店 · 黄山桃源店
文章来源: 管理员 | 添加时间:2021-07-21 丨 阅读次数: 415


▲书店预览 ©赵奕龙


引子|村子里的新书店


  乡村旅游是乡村复兴的最直接的杠杆,除了住宿类的业态,文化旅游往往能够给乡村的多样性和特色性提供多种可能。而一个新书店的落座,无疑会给一个村子的经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。
 


▲桃源村整村鸟瞰 ©赵奕龙


▲三联书店鸟瞰 ©赵奕龙
 

  安徽祁门桃源村距离徽州核心文化区约有100公里的距离,是一个在交通和经济上并无太大的优势的普通的皖南古村落。然而,我们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了六年之久,经过连续数年数个乡土实践,已逐步让桃源村成为徽州文化旅游的热点地区。
 


▲悬岸飞桥、仃屋、南仕堂
 

  新书店由一个已经被荒废了的村宅重新复建而来。建筑占地70平方米,都是两层高。在这样一个巷窄墙高的徽州古村落里,虽然是原址复建,但作为书店,需要以一种新的姿态进行演绎。
 


▲书店原状  ©来建筑


▲原地址上重建的新书店 ©来建筑
 

桥廊|空间类型的同质异构


  桥廊的空间原型来自于徽州廊桥。廊桥下层水流穿越,上层供人通行。而意味之处在于,桥上空间不仅是行径之路,更是一个可驻足流连亦可休憩交流的空间,甚至是祭祀和礼拜的精神性空间。
 


▲桃源廊桥 ©来建筑


▲设计草图 ©来建筑


▲久违的新居 ©赵奕龙
 

  因此桥廊的一层,似桥下水流一般纵向完全打开,开向村中巷道和院落,这是一个视线可贯穿的动势空间,作为选书购书之用。
 


▲桥廊一层向村中巷道和院落 ©来建筑
 

  二层作为阅读区,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横向静态空间,开口一面对着老墙,另一面望向田野。因为读书时需要聚焦于内,对于外景不需要很清晰,望向田野的窗用U玻将外景进行了雾化。一层跟二层通过一个天梯进行垂直贯通,形成了桥下水流和桥上行人间的某种戏剧性联系。
 


▲桥廊二层面向老墙,另一面朝向田野 ©赵奕龙
 

曲板弯叠|多义的曲板结构


  整个建筑是一个简支单跨结构,混凝土的楼板顺重力之势弯曲,再将弯曲的楼板叠在一起,重叠之处刚好形成次梁,所有弯曲的楼板以一种“曲板弯叠”的方式,形成一个微微向上拱起的弧度完成横跨。纵向上弯,横向下挠,结构上呈现着某种对仗关系。屋顶板跟着二层空间的方向同样向下弯曲,将空间向开口方向挤压,另外,而沿墙体的两侧天窗用以弥补内部的采光,也为弧面开口。
 


▲桥廊二层的两侧天窗 ©赵奕龙
 

  楼板和屋顶的混凝土一次现浇而成,所有管线和灯具全部预埋在结构里。因“曲板弯叠”的结构,使得一层的空间仿佛有了被重力挤压向外溢出的动势,强化了廊桥的空间原型。
 


▲轴测图 ©来建筑


▲施工中的区板 ©来建筑


▲曲板弯叠 ©赵奕龙
 

  而二层的空间则自然形成了高低错落的台板,既符合身体垂坐的尺度,又有了围拢之势,连同天梯一起,暗示了某种精神性。
 


▲二层横向静态的阅读空间 ©赵奕龙
 

线条|诗意臆想


  屋顶的排水,采用一种介于内外之间的模糊暧昧的排水方式。先从屋顶的最低点穿行至室内平面正中,再导向两侧,从墙面穿至室外,在正中独立垂下,再排至庭院中的曲瓦铺地。这是一次对水路的完整叙述。墙面的曲瓦铺砌,包括一层地面的材料分缝,都用曲波的线条来产生对于水波的臆想。
 


▲剖透视图 ©来建筑


▲从庭院看向桥廊 ©赵奕龙


▲从巷道看向桥廊 ©赵奕龙
 

结语|乡村的“久违新居”


  整个建筑其实是一个自我表述的思考推演过程,有趣的是,竖向平面上的曲板弯叠,无意中在墙面上完成了对于周围民居马头墙的正负互换。她并不遁形于村落之中,却似村中久违的新居。
 


▲墙面曲瓦 ©赵奕龙


▲青瓦铺地 ©赵奕龙


▲由田野看向雾面U型玻璃 ©赵奕龙
 

  “三联书店”作为来自于上海的近代文化之光,在当下碎片化、互联网化的语境中,让读者身体进入到完整而连贯的场地,并赋予书香手卷之感,促成了一次新的引领。乡村需要当代书店的引领,实体书店同时需要沁润乡村的在场感。
 


▲久违的新居©赵奕龙

 

设计图纸


▲一层平面图 ©来建筑


▲二层平面图  ©来建筑



▲立面图  ©来建筑



▲剖面图 ©来建筑



首页 行业资讯人物档案企业档案设计案例入会指南联络

联系电话:029-85221207  联系QQ:2111544090

联系地址: 西安市浐灞生态区欧亚创意设计园孵化中心

Copyright © 2016-2020 西安市装饰业协会-设计专业委员会 版权所有

备案号:陕ICP备17005143号-2